不久前,有人做了一个实验:在“旌旗”、“贝塔斯曼”、“当当”同时订购一本书,结果送货所耗时间都远远超过承诺的“24小时”,最快的是在7天之后,其次是用了15天,而最慢的是,在足足20天之后,才将书送到客户手上,而这位实验者早就从国林风买到了这本书。5月上旬,“当当”进北大,与由北大学生创办的“博识在线”合作搞在线售书,记者也在那里订购了一本书,几天之后配送人员才上门送书,还带来书票,仔细一看,那是国林风的售书凭据,原来这本书来自与北大咫尺之隔的国林风!记者不禁想问:网上书店能够给读者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吗?如果不能,如何体现电子商务节约交易成本的本质?
在一次会议上,“8848”的王峻涛曾说:“与西方网络书店不同,他们卖书的价格很高,相应地降低了其他运营成本,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暂时还只能以低价格来吸引购买者。如何赚钱——会是永远的话题!”“当当”的李国庆更直截了当:“靠销售图书是永远也别想赚钱的!”
不赚钱,是当下网上书业不争的事实,于是“网上书店”更多的是在被当作品牌和概念来炒作。做概念走不远,网上书业的出路在哪里?
有些网络公司将在线售书与传统的出版、发行和销售相整合,比如“Book321”就准备扮演业内的“电子中盘”这一角色。以前担当这一重任的是新华书店,现在这个位子是空着的,谁能坐上去?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:国林风、风入松和万圣曾经联手做过这方面的努力,但是以失败告终,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:一是做“电子中盘”需要相当庞大的资金才能维持对出版社的信誉和比较大的折扣,而这笔投资国内众多网上书店难以支付。二是国家政策规定网络公司没有图书批发权,增值税率高了3个百分点。三是传统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化很低,网站与传统的出版社和零售商的信息沟通成本太大导致沟通不畅。所以“Book321”一定程度上是在冒险。即使是号称“媒体航空母舰”的德国“贝塔斯曼”也没有勇气做全面的中盘,还是抓重点产品。
“旌旗”曾主打读者俱乐部,还邀请学者加盟搞《专家导读》,学术味道比较浓。但是前一段时间它在报纸上大谈网站收购,与其“做内容”和吸收注册会员的行为相结合来看,有业内人士推测他们有强烈的被收购的倾向。吸引一个独特的读者群体然后等收购是个好出路。也有人认为“当当”以全球最大中文网上书店自居,是等着“入世”后被“亚马逊”收购。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,虽然“当当”目前正在做内部模式调整,但不会大修改,等收购的可能性不大。
4月份刚刚开通的“博库”网站瞅准的是“EBOOK”,这是一个与MP3收听器相似的可随身携带的电子阅读器,读者可以从网上付费下载整本书的内容。前些时候,美国一部畅销的恐怖小说一天就被40万人下载!但是中国的网民早已习惯免费阅读,是否能够接受“EBOOK”还是个疑问。
5月4日正式开通的北大“新青年”网站有一个电子商务板块,其中最重要一部分是在线售书,负责人秦春华告诉记者:“综合性的水平门户网站已经证明行不通,我认为‘效率来自专业化分工’,这个专业化分工的体现就是做‘垂直网站’。”他认为这样做的优势就在于有一个数量巨大,兴趣和居住都相当集中的稳定读者群——在校大学生,而且在配送方面不仅投入很少,配送人员也是大学生,他们不仅要完成送货任务,而且要与同是大学生的读者交流,及时了解他们的新需求。“美国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青人开办了一个‘大学网上书店’,一年纯利润500万美元!他的配送队伍同时履行送货和采集信息的双重任务。”秦春华信心十足。
最近,“8848”经过内部调整,在“在线售书”这一块准备做深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,“8848”要做一个服务平台,沟通网站与出版社、出版社与读者、出版社与作者、读者与读者,不做实物交割和现金结算,只是各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。
放弃“网上书店”的只做概念,我们看到正在探索中的新的出路:与传统产业整合,做电子中盘;形成一个稳定的读者群以保证销量,再从折扣差价中获利;做服务平台只收取中介费。此外,扩展在线销售范围也是一种尝试。哪一条路真正走得通呢?
“敢问路在何方?路在脚下。”